当前位置: 首页>>协会动态

艺苑沙龙|文艺创作怎么做,专家这样说  

[关闭本页]
来源:京艺苑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1-08

  1月5日上午,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市文联创作服务部、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北京市文艺研究与网络文艺发展中心承办的“北京市文联文艺创作规划座谈会”在市文联召开。

  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张良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所长、研究员赵卫防,中国国家话剧院制作人李东,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教授肖向荣,北京演出娱乐行业协会会长、北京舞蹈学院艺术实践中心主任张海君,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教授、北京评协艺术产业研究委员会主任向勇,《北京日报》副刊部主任李红艳,中国戏曲学院艺术管理与文化交流系副教授胡娜,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化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景俊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首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基地)副主任、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会秘书长王林生,市文联创作服务部主任、文艺家服务中心主任廖挺等参加会议。会议由北京市文艺研究与网络文艺发展中心副主任柴莹主持。


北京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张良学视频参会

  会上,张良学首先介绍了市文联近年来在文艺创作扶持方面所做的工作,以及为进一步完善文艺创作顶层设计,起草《北京市文联2024年文艺创作选题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北京市文联推动文艺创作高质量发展中长期规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的目的和意义。与会专家围绕《指南》《规划》两个文件内容进行了讨论,共同探讨市文联如何发挥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加强对北京文艺创作的规划引导。

 

发挥文联优势,锚定文艺创作关键环节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所长、研究员赵卫防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教授肖向荣视频参会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首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基地)副主任、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会秘书长王林生

  与会专家认为,《指南》和《规划》立足文联职能,聚焦文艺创作这一中心环节,对进一步繁荣北京文艺创作具有战略性、可持续性的引导意义。赵卫防表示,《指南》提出的聚焦文化传承发展、关注科技赋能等创作选题,与文艺政策贴合紧密,顺应当下社会发展趋势。同时,他建议《规划》应增加扶持影视创作、推进文艺评价体系建设等内容。肖向荣认为,要跳出创作看创作,跳出文艺看文艺,更加注重文艺IP的可持续性、社会影响力,以及作品在中国形象建构、推广传播等方面的重要意义。王林生表示,在推动文艺IP孵化方面,要树立系统化思维,鼓励更多依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或传统文化经典,对经典本身进行再IP化的作品脱颖而出。

 

整合优势资源,建立行之有效的创作机制

 


中国国家话剧院制作人李东


北京演出娱乐行业协会会长、北京舞蹈学院艺术实践中心主任张海君


中国戏曲学院艺术管理与文化交流系副教授胡娜

  李东认为,市文联的13家文艺家协会有大量专业人才,可以发挥文联的组织优势,以目标为导向整合资源,从“创意——创作——制作——运作”四个阶段形成完整的闭环,探索形成有效的创作机制。张海君对此表示认同,他认为要重点关注中青年文艺创作人才,抓源头、抓剧本,从首都各高校、中央和在京院团、民营机构、个体创作者中发现“种子”加以扶持。胡娜建议,市文联应该发挥艺术门类齐聚的优势,打通文学创作和舞台艺术等门类,打通各个行业和艺术领域,要有融会贯通的有效机制,拓展文艺IP种子项目的广度。

 

凸显示范引领效应,搭建多元服务平台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教授,北京评协艺术产业研究委员会主任向勇


《北京日报》副刊部主任李红艳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化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景俊美

  向勇从文化产业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无论是做中长期规划还是发布选题指南,要立足三个目标。一是推动北京文艺创作从高原走向高峰,二是推动文艺创作从“北京现象”到“北京模式”,三是打造具有北京风格、北京特色、北京气派的京派文艺。比如,可以探索建立覆盖不同对象的多元协作平台、节赛展演等共享展示平台等,更好地服务创作。李红艳表示,市文联有老舍剧场、创展空间等优质资源,可以充分发挥剧场平台的聚合效应,为精品孵化、剧目打磨提供平台。景俊美分享了北京社科院在起草制定相关规划方案方面的经验,对文本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她认为,文联在贯通做人的工作推动创作方面,可以更加聚焦年轻创作者的成长,搭建一个长期的扶持平台,通过三到五年形成一些有益的探索,发挥北京在文艺人才培养上的示范性。


北京市文联创作服务部主任、文艺家服务中心主任廖挺


北京市文艺研究与网络文艺发展中心副主任柴莹

  本场座谈会是2024年北京市文联“艺苑沙龙”系列活动的第一场。今年,“艺苑沙龙”将继续聚焦文艺理论建设、文艺行业发展等前沿问题,搭建文艺交流对话平台,为促进北京文艺发展开拓新路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