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姿曲向终,飞去逐惊鸿。
舞者,十年磨一剑,只为一束追光之下的心血呈现。
作为密云第一个拥有舞蹈本科学历的舞者,现年48岁的姜华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舞蹈专业,系中共党员、高级教师,现任密云区青少年宫教育教学处主任。
从一名舞者,逐渐蜕变为集策划、导演、创作、指导为一身的艺术制作人,24年来,密云区舞蹈家协会主席姜华以“没人负责我负责、有人负责我尽责”的担当,以“小舞蹈折射大担当、小岗位追求大作为”的胸怀,点燃了密云的舞蹈火种,从平原到乡村,从学校到社区,在她的带动和促进下,舞蹈,再不是城里人独有的专利,密云人民开始零距离接触舞蹈艺术,而她,也在四季的流转中品味着舞蹈带来的酸甜苦辣。
酸
1994年,刚刚迈上工作岗位——密云石城中心校的姜华,为了组建第一支舞蹈队,召开了家长会。
“利用休息日免费教学生”的想法刚提出,家长就急了:“我们这是旅游区!周日孩子得到景区捡矿泉水瓶,跟着大人卖特产挣钱!跳舞?管啥用?”情急之下,姜华军令状脱口而出:“请各位家长放心,我保证不会让孩子们白浪费时间,一定会把他们培养出来,到县里去比赛,到北京去演出。如果不能兑现,就解散舞蹈队。”
那时的姜华21岁,朝气活泼,酷爱舞蹈。为了让山区的孩子能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也学上舞蹈,除了每天的放学时间,姜华还在休息日跑回学校去给孩子们上课。
此后,她又在校内组建了第一个男生舞蹈团。那时,姜华带着这群孩子从山区跳到了密云大剧院的舞台,还参加了北京电视台“春的旋律”节目录制。提起那次录制,姜华至今记忆犹新:当时共有16个男孩,跳的舞蹈是《鼓娃》。那是2003年元旦前夕,因为大雪封山,公路走不了,孩子们穿着棉袄棉裤棉鞋、戴着棉帽子早早吃完饭便从石塘路坐上了赶往北京的火车。下了火车倒汽车,六个小时的车程,当姜华和孩子们风尘仆仆来到剧场已经迟到。姜老师对饥肠辘辘的孩子们说:“同学们,再坚持坚持哈,不能让那么多老师等着咱们,请大家认真进行一次表演,演完后你们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一个小男孩立刻说:“我想吃饺子!”“好!”“我想吃肉馅饺子!”“行,吃肉馅饺子......”话没说完,姜老师心酸的泪水便流了下来。可喜的是,录制演出非常成功,导演和在场人员纷纷为孩子们点赞。
对于山里的孩子来说,第一次进北京,第一次坐电梯,第一次吃自助餐,一切都充满好奇。姜华带着孩子们分组坐电梯时,有的孩子怯怯的问:“老师,我也想按一下那个按钮,要是按坏了让赔不?”姜老师听了,阵阵心酸:“孩子们,按吧,坏不了!从现在起,你们只要好好学习,将来就能考到北京来,到时候能天天坐电梯......”后来,那批孩子里真的有好几个考上了大学。每当孩子们回忆起这段经历,总是会说:就是那次录制演出让我们开启了想飞出大山、见见外面世界的想法,也是那次活动让我们树起了信心,燃起了希望。
为了让智障儿童享受到舞蹈带来的快乐,在2003——2007年的五年间,姜华坚持每周一次到密云区培智学校用手语为聋哑儿童上课,从简单的儿童舞到民族民间舞,她手把手教孩子们体验舞蹈动作,让他们在舞动的快乐中增强自信。期间,还诞生了一名“村口小演员”。
那是比赛前夕,舞蹈队里有个身材修长的智障小伙子作为主演,因总是忘动作,“五一”节前,姜华找到他,说:“你要在假期里给所有见过你的人跳一遍动作,这样就不会忘了”。放假回来,小伙子充满自信的眼神和娴熟的动作令人耳目一新!原来,他在村口小桥旁堵着所有经过的人,给每一个从这里路过的人跳一遍舞蹈动作,有的人忙、不想停下看,小伙子就着急地连说带比划:不看不行!我老师说了,放假要给所有见过的人跳一遍......最终,小伙子赢得了每个路人的掌声,打那以后自信心增强了,表现力直线上升,走路也昂首挺胸。小伙子的家长非常感谢姜华带给孩子的改变,也深深地被自己的孩子感动着、骄傲着。
这群孩子表演的舞蹈先后参加了密云中小学生艺术节、北京市残疾人艺术节,11个聋哑儿童还通过学习舞蹈考上了北京市残疾人艺术团。
苦
舞蹈是时代的印记。
优秀的舞蹈作品堪称一支狂热的温度表、一张心灵的活动图。一位编舞家曾经说过:舞蹈虽然是一个肢体上、动作上的活动,但有时它就像印记一样可以记录下一个时代。相较“字或画”等静止艺术,身为视觉享受的舞蹈表演艺术瞬间即逝,舒展了,过去了,只有一演再演,才能沉淀为大家共同的记忆,因此,欣赏舞蹈要用心去感受其中之美。
在姜华看来,一个优秀舞蹈的创编,如同一台繁杂的科学实验。为此,编排者得多措并举:像观察家一样,钻进“人海”体察生活;穿越朝代,学习不同时期的乐舞;扎进图书馆搜罗资料;请教老师开拓思维;制作服装丰富形象......
《开门红》、《东方有个中国》、《水之魂》、《天堂》......24年来,经姜华“创编”“辅导”“表演”的作品数不胜数。
酷炫的灯光、律动的节拍、曼妙的舞姿……人们看到的都是舞台上悦目的光鲜亮丽,却鲜有人想到每一个“跳、转、翻”背后付出的辛苦。
在2002年“密云儿女永远跟党走”大型演出中,时任密云云歌艺术团舞蹈队队长的姜华作为整台节目的策划导演、艺术总指导,姜华在活动中共创作了八个舞蹈。那时,上了一天白班的她,每晚骑着自行车穿梭往返于八个单位进行辅导,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每天晚上都是子时回家。这还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在创编、辅导之外,她还得在歌伴舞《故乡是北京》《高山上流云》中以舞者的身份排练演出。一次次翻转跳跃,一次次挥汗如雨,当姜华和小伙伴一起在舞台上留下自己的高光时刻,她终于看到自己在“深、实、细、准、效”的沃土上结出的硕果,此次活动,赢得了宣传部领导高度赞誉,现场观众掌声更是此起彼伏。
“那时,学习新秧歌的老年人特多,走在街上,几乎所有中老年人都认识我,每次遇见,她们都特别亲切的叫我姜老师”。为了让舞蹈扎根基层、深入百姓生活,2001年,姜华被派往北京参加“北京市新秧歌培训”,在那里,她认真学习了八套“北京新秧歌”动作,回来后,对全县400多骨干进行教学,并先后下乡对60多支秧歌队进行辅导。其指导的“花绢秧歌”前往北京参加比赛,在76支队伍中闯进前10名,参加了北京电视台直播的第一届CCTV“北京新秧歌”大赛,斩获新秧歌风采奖。“北京新秧歌”的推广,极大丰富了密云百姓的业余生活。
热情洋溢的拉丁舞、刚柔并济的古典舞......在姜华辛勤汗水的浸染下,高雅的舞蹈艺术逐渐在密云走向大众化、流行化、艺术化。
辣
舞蹈,看似美丽,却是一个很残酷的职业,对舞者的先天身体素质和后天努力都有着十分苛刻的要求。
压腿、下腰、劈叉、撕腿、甩腰等基本功练习常常让舞蹈人痛得眼泪直流,那种火辣辣的痛感,那种咬牙坚持突破身体极限的历程,相信每位舞者都毕生难忘。
那年,32岁的姜华带领舞协会员排练《青春舞曲》,准备参加北京市文联系统舞蹈比赛。因为单薄的练功服直贴冬日冰冷的地板,随着压腿、开肩、拉腰……阵阵寒意与疼痛纵贯全身,从旋转腾空到下跪落地,作为辅导者,她得一遍遍示范;作为演出者,她得跟随大家一遍遍练习,膝盖被磕的青紫红肿,但当所有的舞蹈语言在身边每位舞者的走心独白中缓缓流淌,她觉得一切付出,值了。
甜
对于舞者来说,每一个翩翩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活的热爱。
虽说每一位舞者的学习过程都充满苦涩与辛酸,但苦尽甘来后的甜蜜也赋予了他们源源不断地勇气和力量。有时,一点小小的进步或是劈下横叉后的成就感、学会一支舞蹈后的喜悦、登上舞台表演时的激动以及在比赛中获得名次的自豪,都足以让每一个舞蹈人忘掉之前所有的痛楚。
提起舞蹈带给自己的快乐、温暖和感动,姜华一脸的骄傲。
20多年前,为了支持姜华利用星期天在石城教孩子们跳舞,学医的男朋友每周往返在密云城与石城镇之间,还学会了给孩子们梳小辫、缝补演出服,被孩子们亲切的称为“卜妈妈”(姜华先生姓卜)。不仅如此,姜华结婚时,先生送给她的第一个大件竟然是录像机和一盘盘用于舞蹈观摩演出的录像带,一有空闲,先生便拉着姜华一起反复收看、研讨,及至现在,每逢看到电视里的舞蹈,两个人还能从创意、结构、调度等方面进行切磋。
在密云区老年大学执教的六年里,学会民族舞、踢踏舞的老人们,在毕业汇报中激动的为姜华写了一首诗,为此,她感动了很久。
为了创作蒙古族舞蹈作品,姜华和小伙伴一起到锡林浩特参加蒙古族“那达慕”大会,四天的采风让他们深入了解了蒙古族的风情、蒙古舞的特点和蒙古舞服装特色,现场便开始激动的忘我创编,最终,这部由姜华和小伙伴一起创作并辅导的作品《小小博克》在参加华北五省市舞蹈大赛中荣获创作、表演双金奖;在参加全国青少年“小荷风采”舞蹈大赛中荣获银奖。
多年来,她为教育系统培养了很多优秀的舞蹈人才,有的学生直接进了专业学校,成为舞蹈教师,做到了传承相长。
“邀请专家辅导、组织外出观摩、举办大型比赛,发现舞蹈人才,鼓励原创作品......”姜华任密云舞蹈家协会主席以来,协会会员由原来的个位数增加至现在的三位数,国家级和市级会员先后诞生,发现并团结了许多年轻的舞蹈艺术骨干,大家纷纷发挥专业水平及辐射作用,无论在市、区级舞蹈比赛,还是在开展文艺志愿服务方面均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与此同时,大批原创作品源源不断。2019年,在“舞蹈家进社区——庆祝祖国成立70周年千人爱国舞蹈推广”活动中,千人共舞的场面极其震撼,大家舞出了激情,舞出了自信、舞出了和谐,更舞出了新时代!
近年来,姜华因为身体原因不能亲自为学生上课了,转为编导和培训。期间,先后为密云区音乐教师进行舞蹈培训,为各中、小学校的学生及青少年宫舞蹈进行辅导,尤其为密云区男童舞蹈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她所辅导的作品先后多次在北京市中小学生艺术节和北京市校外艺术节上获得金奖。
“用爱相守,以舞抗疫”。新冠疫情来临后,姜华广谋思路、积极作为,努力做到日常工作不断线,重点工作有亮点,带领会员们创作了大量防疫主题作品,用舞蹈为特殊时期密云舞蹈事业的稳步推进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为密云的舞蹈事业推波助澜的同时,姜华也先后荣获了“北京市‘文化先行,我有行动’先进个人;北京市先进文化工作者;北京市优秀校外教育工作者;密云青年教师成才奖;密云教委巾帼文明标兵,密云教委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脚趾尖上的光辉,是岁月刻苦出来的华丽。
谈到此去经年,姜华一脸的坚毅:“因为我热爱舞蹈,所以我生命中的舞蹈将永不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