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北京电影家协会协办的文艺评论系列学术对谈活动“坊间对话”第二期在京举办。北京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杜德久出席活动。北京电影家协会秘书长贾伟,北京戏剧家协会,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北京电影家协会等多个文艺家协会的代表以及来自北京大学、北京电影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学生代表近百人参与了活动。活动由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兼北京市文联研究部主任赖洪波主持。
北京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杜德久
北京电影家协会秘书长贾伟
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兼北京市文联研究部主任赖洪波主持
今年,电影《长津湖》《我和我的父辈》领跑国庆档电影市场,电视剧《觉醒年代》《山海情》受到青年观众的追捧,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近年来,国产影视剧作品无论在思想性、艺术性还是拍摄技巧上越来越符合当下观众的审美需求,出现了多部现象级影视作品,引发热议。为探究国产影视作品的普遍艺术规律,助力国产影视作品艺术质量进一步提升,活动以“历史与时代的艺术再现——谈当下国产影视作品的艺术质量的提升”为主题,邀请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副所长、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赵卫防,中国电视剧著名编剧、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余飞为对谈嘉宾,《文艺报》艺术评论部主任、北京市文联2021年度签约评论家高小立担任对谈学术主持人,进行深入交流。
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副所长、北京评协理事赵卫防发表自己的观点
中国电视剧著名编剧、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余飞发表自己的观点
《文艺报》艺术评论部主任、北京市文联2021年度签约评论家高小立主持对话
专家围绕国产影视作品的四个问题展开对话。一是关于与观众产生“共情”的问题。赵卫防认为,影视作品要得到观众认可和好评,必须与观众产生一种情感连接,达到“共情”。电影《长津湖》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就是把家国情怀融入到个体情怀中,与观众产生了“共情”;电视剧《觉醒年代》,从思想文化的角度介绍建党叙事,与对文化强国建设有强烈诉求的观众也达到了共情;《山海情》《大决战》是在宏大历史背景下用小人物表现大时代,和观众达成一种情感的构建。余飞认为,实现“共情”需要能力。当越来越多的影视人员投入到主旋律创作,用最好的角度和最扎实的生活功底来讲述主旋律作品时,就会涌现出了《长津湖》《建国大业》《巡回检查组》《跨过鸭绿江》等质量上乘的影视作品。高小立表示,“共情”是影视作品创作的一个突出特色,创作要按照艺术规律进行,在塑造人物上下足工夫。
二是影视作品的创新性问题。赵卫防认为,当下电影创作,出现了一大批新主流大片。新主流电影是主旋律电影的升级,主要具备用主流价值观进行多元化诠释、创作类型较为多样且丰富、制作上善于运用新科技手段塑造美学特征等三个特点。新主流电影对当下整个国产电影是一种美学提升,是我国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的一个重要方向。余飞认为,近年来,受疫情影响,影视行业受到了一些冲击,发生了很多变化,诸如网络平台的介入,从制作团队、制作模式到宣发都与传统模式有了很大的不同,另外献礼类型的优秀影视作品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正是这些新的变化,带来了创作上优秀传统的回归。
三是探讨了剧本的叙事逻辑问题。赵卫防表示,戏剧性叙事是中国叙事的传统,在注重影像的视觉冲击力之外,更要对传统戏剧化叙事进行回归和超越。余飞认为,编剧需要技巧,甚至有公式规律可以套用。技巧适用于剧本创作、拍摄制作等各个环节,用好技巧,是创作的基础。高小立认为,戏剧性叙事是剧本文学性的一个方面。当下的影视剧本创作还需在人物精神世界书写、人物塑造的合理性、逻辑性上进行加强;真正好的剧本要能在文字里看到镜头语言,给二次创作留出空间和指示。
四是探讨了未来影视作品的发展走向问题。赵卫防表示,要遵循新主流大片为主,文艺片、艺术片、一般商业片等各个类型同步发展的路径,结构合理的同时凸显新主流大片排头兵的作用。余飞认为,未来的影视创作的技巧和制作水准要有更大的提高,同时要用升级的手法,扎实的功底,讲好中国人自己的故事,创作出能代表中国特色走出国门的精品力作。高小立认为,近两年影视剧质量的整体提升有目共睹。无论是历史叙事还是当下叙事,都在创新叙事上有所作为。但仍可从剧本质量和艺术呈现上作进一步创新和提升。
对话嘉宾赵卫防(左一)、余飞(左二),学术主持人高小立(右一)
“坊间对话”是由北京市文联创办的文艺评论系列活动。活动以文艺评论家、文艺创作者对谈、现场观众提问交流的形式,对当下优秀文艺作品、重点文艺现象和重要文艺思潮,进行深入、专业地解读,推动文艺评论走进大众生活,成为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升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坊间对话”活动涉及文学、影视、音乐、舞蹈等多个艺术门类,由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联合文联其他12家文艺家协会共同举办。下一步,“坊间对话”将邀请戏剧、文学、舞蹈等艺术门类的资深专家对社会大众感兴趣的热点文艺主题进行对谈交流,让更多的文艺工作者、文艺爱好者受益,更好发挥文艺评论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的重要作用。
观众提问
活动现场
(北京评协、研究部供稿)